在筑桥人的定义里,学校不只是学生上学的地方,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,一个教育的场所。每个人进到这个场所,都在用自己的生活诠释教育。所以,筑桥的课程有三套,除了学生课程,还有教师课程,家长课程,其中有一些主题,学生、教师、家长还会共同学习。
在筑桥实验小学,课程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总和。孩子们在学校中的所有经历,包括所见、所听、所尝、所闻、所感,都是课程的一部分。这个大课程的概念包括四个维度:校园环境、语言体系、学科课堂、教育学研究。校园环境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氛围和动力,语言体系准确地表达我们的价值观和培养目标,学科课堂强调无边界的探究性学习,教育学研究将保证课程的专业性和迭代发展。
筑桥课程最关注的三个领域是品格、科学素养和美学素养。品格是行动力的基石。培养一个孩子的品格,包括帮助他们形成坚毅的品质,乐观的精神,敢于冒险的态度,感恩的心态等等。在此基础上,一个孩子应该同时具有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的能力。理性能力,指的是科学素养和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;感性能力,指的是感受美,创造美的能力。在未来,能够量化的知识和职业都会被人工智能解决和替代,平衡发展的理性和感性能力会成为孩子们的核心竞争力。
筑桥课程的内容会在国家课程基础上,一方面沿用平和已有的优秀校本课程,同时增加符合筑桥教育理念的特色课程,包括汉字思维、科学史、食育、英文戏剧、民乐、游泳、儿童哲学等。 在课堂组织方面,融入项目式学习(PBL)、学习共同体和跨学科整合模式,以打破课堂和现实生活之间的隔阂,让孩子们有机会运用他们所学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,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。在这样二点学习模式中,教师会退出课堂中心的角色,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,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探讨哲学问题,融入品格能力与哲学思维的培养,旨在启发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,同时懂得倾听与尊重。
注重思维培养与数学双语表达,让孩子在扎实数学知识的基础上,全面提升数学素养。
掌握汉字的逻辑结构模式,从「认」到「识」,辩其形到知其义,了解汉字内部的逻辑关联。通过汉字的故事,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中国文化。